結論與建議
110年度共回收334份回填的有效問卷,多數為1~9人的小規模企業,占比為79%,其次為10~100人的中型企業,占比18%;而就產業別區分,最高的前三名產業別分別是批發零售、住宿餐飲、藝術娛樂與休閒,分別占比34%、20%、16%;在地區分布上則以臺北市、新北市與臺中市最多,分別占比27%、16%與10%。

在110年度企業創新能力表現上,可發現在新產品/服務、組織結構創新、場域創新、新市場、新科技運用,五個指標能力表現平均分數在5分以上,而新流程創新則相對較低,平均分數為4.28;若與109年相比,場域創新有顯著進步,從平均4.67分上升至5.16分,其他指標則相對下降,以新流程下降幅度最多,從6分下降至4.28分。

細分至各個產業別之創新能力,110年批發零售業(109年為零售業)分數相對地提升,平均分數由5.68提升至5.75,在住宿餐飲中,110年平均分數為5.75,相對於109年餐飲業4.98分有著不少的提升,但住宿業6分有微幅下降,最後藝術娛樂與休閒、製造業則皆分別較109年下降。

由於受到疫情影響,各產業都面臨極大經營挑戰,因此也刺激批發零售業、餐飲業者對於創新能力需求,包含外送與數位化新興經營模式、線上與線下虛實整合技術,以及會員系統與精準行銷策略等創新作法,也因此在新電子商務、虛擬通路與外送等新場域創新有較大幅度進步;對比之下,住宿業、藝術娛樂與休閒與製造業創新提升則較少,受限於產業特性較難透過線上與虛擬化轉換經營,不過業者也積極創造新興行銷、商業模式,包括線上遊程導覽、結合網路名人合經營品牌形象等。

根據110年與109年度企業創新能力綜合比較分析,扣除全球疫情影響,首先建議針對較弱的創新能力進行補強,以流程創新方面,可以加強內部人員訓練,培養數位化與數據流程搜集分析能力,並協助後續創新商業模式之行銷宣傳流程進行補強;此外,也將持續觀察市場創新服務模式結合前瞻科技,如AR/VR虛實整合、數據平台結合共享經濟、會員訂閱制新商業模式等,提供後續中小企業業者更多元思維與經營提升方向,使小規模經營者能掌握更多數據分析與高階技術能力,從而強化整體企業競爭力。